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莫斯科中央陆军 现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莫斯科中央陆军 现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确切的说,希特勒是在台风行动失败后才接任陆军总司令一职的,台风行动的失败让希特勒对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为首的陆军领导层失去了最后的信任,希特勒认为目前的陆军总司令部根本没有按照自己的战略意图去计划战争,双方的矛盾从法国战役时就开始不断积蓄,只不过因一系列的胜利而掩盖了这些矛盾,德军在莫斯科的惨败让这一矛盾开始迅速激化,最终使希特勒下定决心重组陆军总司令部,他要将自己的战略构想真正贯彻到军事行动上。
早在巴巴罗萨计划还在研究谈论时,就主要战略方向上,希特勒就已经和陆军总司令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希特勒主张从战争经济的角度去选择战略目标,如乌克兰的农业区、顿涅茨的煤炭以及高加索的石油,失去这些战略资源苏联也就失去了进行战争的能力,这些目标都在苏联的南方地区,所以希特勒主张将主要进攻方向放在南方。而陆军总司令部则从军事角度考虑问题,陆军总司令部认为深入苏联腹地的唯一前提就是歼灭苏联武装力量,而只有在通往莫斯科的路上才能遇到苏军的主力部队,从而通过一场决定性的会战来打败苏军,无论德国对苏联有任何经济上的企图,首要的前提就是在军事上打败苏联军队,所以德军陆军总司令部主张将主攻方向放在北方。
希特勒和陆军总司令部的分歧并没能得到消除,这一分歧贯穿于德军“巴巴罗萨行动”的整个过程,甚至在计划中都没能明确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只是明确了必须首先占领列宁格勒以解放出北方集团军群。不过希特勒同意了大大加强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张,这相当于默认了陆军总司令部的将战略重点放在莫斯科方向上的观点,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很快随着战事的发展,希特勒再度将目光转向了南方地区。南方集团军群没能在最初阶段取得决定性的突破,故而使推进迅速的中央集团军群逐渐暴露出危险侧翼,希特勒找到了更改原作战计划的军事理由,不顾陆军总司令部的强烈反对,中止了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行动,转而和南方集团军群在南方进行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即基辅会战,这场会战在战役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希特勒自认为是他的功劳,这证明了他一贯坚持的战争经济原则的重要性。
随着基辅会战的胜利,使德军的东线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至少在希特勒和德军陆军总司令部眼里是这样,苏联军队已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德军应该乘胜发起最后的一击,在进攻莫斯科问题希特勒和陆军总司令部获得了空前的一致。不过希特勒眼中并非只有莫斯科,他同时下令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展开对列宁格勒和罗斯托夫的最后进攻。最终的结果就是德军三个集团军群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失败,德军既未能占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也没能完全占领顿涅茨的工业区和罗斯托夫,而后者是通向高加索石油的大门,无论是经济目标还是军事目标都没有达成。希特勒将失败归咎于陆军总司令部,他觉得自己向陆军总司令部的妥协是错误的,他同意了陆军总司令部进攻莫斯科的建议却最终遭至严重的失败,如果一开始就坚持他的战争经济路线,早就该取得巨大的胜利了。他决心亲自掌握东线德军的指挥权,完全按照他的战略意图来指导军事作战,第二年的进攻计划完全按照希特勒的经济路线来制定,目标直指高加索的油田,而不再是莫斯科,这就是著名的“蓝色方案”。
让一个一战时期的陆军下士、一个非现役军人来担任德国陆军总司令,不仅不合军制,更是整个普鲁士军官团的耻辱。而对小胡子来说,他正是通过这个举措,取得了对国防军将领们进行打击的绝对胜利,他自封总司令之日不妨可以称为“德国陆军最黑暗的一天”。
(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元帅)
提问略显不够准确,希特勒亲兼陆军总司令一职,其实是在“台风行动”遭受重大挫败的1941年12月,战役并未完全结束。此时纳粹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计划破产,在苏军的反击下正节节败退,由于前线指挥官纷纷违抗希特勒“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小胡子开始对国防军高级将领进行了第一轮大清洗。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因为撤出罗斯托夫被解职,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包克元帅的职务由克鲁格取代,第2装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将军被免职,而第4装甲集群司令霍普纳将军被修理的更狠:褫夺军阶并禁止穿军服(霍普纳后来加入了密谋集团,1944年被绞死)。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包克元帅)
然后清洗轮到了陆军中央,凯特尔和哈尔德都想辞职,而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更是被前线雪花般的失败和求援电报折磨的心脏病一再发作,他本来就对“巴巴罗萨计划”持反对意见,如今他终于崩溃了。12月7日他第一次提出了辞职,小胡子装模作样挽留了一下,12月17日,勃劳希奇再次提交辞呈,小胡子终于照准。
希特勒心里对勃劳希奇真实的看法是什么样呢?戈培尔在1942年3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元首谈到勃劳希奇时,用的尽是轻蔑的字眼,说他是一个爱慕虚荣、懦弱无能的可怜虫。。。笨蛋一个”,当时在接到辞呈后,希特勒曾经对戈培尔坦露过“心声”:
“他根本算不上是个军人,他是一个稻草人,如果勃劳希奇继续留在他的职位上,不出几个星期,事情就会酿成巨灾大祸” ,可见,希特勒对勃劳希奇的不满由来已久。于是,由谁来接替勃劳希奇的职务,在陆军将领们当中引起种种猜测,然而他们谁都没有猜中迷底。
希特勒终于撕下了虚伪的面纱,1941年12月19日,他召见了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宣布他将亲自兼任陆军总司令,如果哈尔德愿意可以继续留任(后者当场同意),但是希特勒明白地表示:他将具体掌握陆军事务,而不是什么名义上的总司令。
(第4装甲集群司令霍普纳)
他进一步对哈尔德说明:“担任作战指挥算不了什么,是谁都干得了的,陆军总司令的任务是按纳粹的方式训练陆军,我不知道哪位将军能够按照我所要求的做到这一点,因此,我决定亲自接手统率陆军的任务”,而实际上,这个前巴伐利亚下士并非现役军人,此事并不符合军事条例,一年后,希特勒干脆颁布法令,一切影响他权力的法律均属无效。
于是,就在朱可夫的红军发动反攻之后不久,希特勒成为了第三帝国的元首、战争部长、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兼陆军总司令,成为德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独裁者。哈尔德当面不敢反驳,只能回到家里写日记泄愤:德国将军们现在只不过是希特勒的信差,而他的那些命令都是根据“独特的战略思想”制定出来的。
(勃劳希奇)
二战莫斯科战役台风行动后,希特勒为何要亲自接任陆军总司令?这个问题是战场环境促使希特勒不得已而为之。
一方面,台风行动是一场虎头蛇尾的战斗。对于苏德战场来讲,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是迟早的事,但早打比晚打好,这一点直到现在一直广为人们质疑,希特勒为什么要延迟一到两个月。人们肯定会说那是因为基辅包围战耽误了时间,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
就当时东线战场环境来看,德军想要在7、8月份直接进攻莫斯科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因为闪击战在初期势如破竹把苏军撵得一退再退,但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在坚守莫斯科的决心上一直没有变,即使德军不发动基辅包围战,也不见得就能拿下莫斯科,因为这一时期德军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就当时闪击战的打法来讲,装甲快速机动对于攻城战斗还是有一些缺陷,比如德军占领斯摩棱斯克以后,苏军损失巨大,德军同样面临兵力不足和补给困难的难题,提前两个月发动进攻,最多使苏军损失更多一些,但改变不了苏军坚守莫斯科的局面,这一点,从德军不断从北线增派部队到中线就能看出来。
因此,延缓2个月的莫斯科战斗打响以后,中线德军在预期内没有达到战役目的,一些指挥员就开始打起了退堂鼓,连古德里安这样的主战派也对希特勒的强硬进攻表示怀疑,对于德军总体指挥来说,基辅之战只能分散了德军更多兵力,但占领基辅反而使德军南线集团还要拿出兵力来守住这一胜利果实,客观上讲,对莫斯科战役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另一方面,台风行动失利,希特勒要亲自担任总司令,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是便于指挥,虽然多数人认为希特勒在二战中是独裁和插手前线太多,但看看世界各国哪场战役不都是领导人亲自过问指挥呢?何况希特勒还参加过一战,得过十字勋章。只能说,他过多的指挥部队,影响了部属的主观能动性,但对于战场指挥来说,他这么做反而有利于达到快速指挥和令行禁止的目的,从指挥效果上是说得通的。
第二是台风行动以后,没有谁敢站出来挑这个重担。虽然德国陆军对希特勒面和心不和,但战争打响以后,军队的职能作用在那,国防军在党卫军的监督下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莫斯科战役的失败,希特勒解除了一大批高级将领的职务,一些有成就的将领如曼施坦因等又才锋芒毕露,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遭遇什么样的损失,希特勒这时揽过指挥权也是别无选择。
当然,对于陆军总参谋部的指挥问题,希特勒与布劳希奇的分歧一直不断,无论是进攻法国的曼施坦因计划还是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军总参谋部考虑的都是如何在军事上进退的问题,而对希特勒来说,他不仅要从军事角度把握,还要考虑政治层面上的全盘把握,这也是他训斥古德里安不懂经济和政治的原因。
但是,对希特勒经常变换指挥策略的问题,这是他一贯的作风,由于扩张野心的膨胀,客观上讲,在他眼里,德军的闪击战是没有人能打败的,直到苏军兵临柏林城下,他仍然在做着反攻的美梦,他把总司令的职权揽在怀里,也是对部下不信任的体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莫斯科中央陆军 现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莫斯科中央陆军 现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灰熊vs马刺战绩...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快了吧8开奖直播...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足球比赛直播cc...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联赛杯决赛的问...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英超水晶宫vs埃...